欢迎唐山海港物流产业聚集区 咨询热线:0315-5368226

登录 注册

唐山市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文单位: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文日期:2020-04-24        

唐服务业办(2020)3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落实《河北省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安排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和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为主线,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持续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构建优质高效、业态先进、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二)发展原则

——坚持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坚持把培育新兴业态作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服务业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

——坚持把打造服务品牌作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引导服务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服务品牌。

——坚持把集聚服务要素作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现代服务业资源向中心城市聚集,建设一批服务业聚集区、中心商务区。

——坚持把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把疫情对服务业冲击化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加速服务业各行业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培育“互联网+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倒逼传统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加速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左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2%左右,完成我市服务业“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左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突破60%,服务业内部结构继续优化,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民生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大,基本构建起新技术支撑、新业态引领、新模式广泛应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发展重点

1.现代物流。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加快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拓展智能配送、快捷物流、绿色物流等新领域。培育发展期货交割、跨境交易、物流信息平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等新兴物流服务。依托唐山港、曹妃甸区和海港开发区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完善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公转铁”建设,对接“一带一路”推进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常规化运营。加快港口物流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开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做大做强大宗交易、结算、价格中心等现代业态,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推进物流园区布局优化、功能提升和管理创新,大力引进世界物流百强企业和全国物流百强企业。拓展国际物流航线,开行更多国际货运班列,开展国际船舶服务、航运服务等,推动建设曹妃甸国际海运快件监管中心。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实现1000亿元,物流总费用与GDP之比控制在20%以下;到2025年,分别达到1400亿元和15%以下。(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邮政管理局分工负责)

2.金融服务。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发展信托投资、证券经纪、信用保险等金融产品和经营机构,积极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和业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发展,支持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培育壮大金融主体,以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依托,以曹妃甸区域为载体创新发展大宗商品交易、港口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以唐山金融中心为平台创新发展科技金融、小微金融和跨境金融,着力促进金融与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京津冀金融副中心。到2020年,全市金融服务业增加值21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左右;到2025年,分别达到260亿元和4%。(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唐山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唐山中心支行分工负责)

3.旅游休闲。加大旅游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投入力度,推动景区设施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打造一批代表“唐山周末”品牌的高品质旅游景区。加强文旅产业融合,加快旅游与工农业、文化、生态、休闲度假融合发展。大力开展旅游休闲提质升级行动,加快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滨海旅游发展。抓实遵化古泉小镇、迁西花乡果巷特色小镇、唐山花海业态导入等项目建设,不断形成产业的有力支撑。以国际标准抓好唐山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海岛经济。推进恒大童乐园、富力海时代等项目建设,游艇小镇、恒大养生谷等项目尽快落地实施,促进曹妃甸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谋划启动唐山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唐山段)建设工作,不断高质高效推进。加强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整改提升,启动培育一批3A级以上景区,继续推进一批精品民宿项目建设。深耕京津及周边省区游客市场,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培育旅游品牌、建设旅游项目,构建一体化旅游服务网络。持续做好文旅“节、会”活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945亿元;到2025年,达到1206亿元。(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体育局分工负责)

4.健康养老。紧抓疫情后公共卫生服务转型升级契机,加速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型市场主体,积极发展远程医疗、智慧医疗,推广应用可穿戴式智能医疗设备,加快在线诊断、远程健康咨询等发展,推动医疗服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河北”和“健康唐山”建设。大力发展以居家和社区为主的健康养老服务,建立老年健康大学,加快推进养老与医疗、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打通体制机制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共享的健康云。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康复机构合作,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示范型医养结合机构,配套开展中医药养身保健、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心理咨询服务和老年教育、文化、健身等活动,扩大养老服务需求,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重症疾病老人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到2020年,全市9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全市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水平;到2025年,培育形成3-5家有影响力的大型康养机构,基本实现公共卫生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医疗保障局分工负责)

5.工业设计。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特色产业集群建立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培育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上云企业,鼓励国内外优势资源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企业诊断咨询服务等,积极探索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发展专业化工业设计服务,拓展设计服务领域,提升设计创新水平。抓好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和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引进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工业设计企业入驻工业设计园区。到2020年,力争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达到40亿元,2025年,力争达到80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分工负责)

6.商贸流通。推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鼓励传统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由商品销售为主向“商品+服务”转变。改造提升传统商业形态,推动传统流通企业改建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打造一批方便快捷、消费力集中的特色商业街区,培育一批“夜经济”和消费项目。支持批发市场、百货商场、便民超市等传统商业形态与电子商务、网上商城对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一体化发展。发挥中国(唐山)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优势布局进口商品销售和线下展示中心,支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著名连锁经营品牌和服务标准,整合现有便民服务机构,鼓励搭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提升农村流通环节基础设施水平,建立面向农村的全市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网上平台交易与线下物流配送无缝衔接,为农民提供供需对接移动电商服务。加快推进供销系统、邮政系统等物流服务设施的建设与衔接,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城乡双向流通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和品牌连锁机构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商贸服务中心,提升农村消费便利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60亿元;到2025年,达到3320亿元。(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分工负责)

7.文化创意。加强数字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影剧院等数字化改造。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网络文学、创意设计、绿色印刷等新兴文化业态。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品生产,提升文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文化+”发展理念,壮大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文化强县、特色小镇、产业园区和品牌活动。落实省、市政府“民心工程”,推进特色文化服务工程和系列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文化、旅游企业联合重组,将唐山文旅集团打造成为大型文化集团,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骨干文化企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左右,到2025年,达到125亿元左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分工负责)

8.信息服务。实施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参与京津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引进龙头企业建立数据采集、处理、整合、交易等服务平台,培育数据服务和模式新业态。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推进工程,鼓励发展高端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跨行业物联网运营和技术支撑平台。实施信息技术服务驱动信息消费工程,推广5G商用网络技术,普及面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消费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超高清视频终端、智慧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技术产品,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汽车、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消费产品,积极推动新兴信息服务消费。到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亿元;到2025年,达到25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通信管理办公室、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分工负责)

9.节能环保服务。围绕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大力发展生态保护和产能减排工程咨询、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计、节能评估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推广开展“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托管治理,积极发展碳资产管理、碳咨询和水权、碳排放权、新能源现货交易、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等服务。运用信息技术建设京津冀环保装备与服务需求信息平台和技术创新转化平台,提升环保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扶持壮大一批专业化节能公司,培育发展环保服务综合运营商。到2020年,规模以上节能环保服务企业达到6家;到2025年达到10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分工负责)

10.商务服务。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性质的商务服务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吸引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及参股联营等形式组建市场化服务机构。提升会计审计、咨询评估、会展营销、广告策划、法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积极吸引各类国内外高端商务机构入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谋划建设“唐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持其申报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多种形式的高质量商务会展活动。提升会展经济质量,举办多种形式商务会展活动。到2020年,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65亿元;到2025年,达到80亿元。(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11.体育健身。完善提升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场馆运营、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一体化发展水平,培育壮大健身休闲产业。推动体育服务各业态融合发展,拓展体育康复、体育传媒、体育经纪等产业新空间,支持兴办多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和健身组织。强化与京津联动协同发展,努力打造一批体育服务业重大项目,联合申报承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和活动。加快改造提升体育馆、运动场、健身会所等体育运动设施服务功能,开展各种大众健身服务。倡导全民健身,繁荣发展户外运动,做强马拉松、自行车等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品牌,引导培育体育装备产业提档升级。到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亿元;到2025年,力争突破200亿元。(市体育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分工负责)

12.社区服务。合理规划布局社区服务设施,提高配建标准,按要求规划新建居民小区、加快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优化重组服务资源,打造智能化、网络化、便捷化社区服务体系。依托中心城市特色功能区和重点县城,推进各种生活性服务跨界融合。引进品牌综合服务商,提供养老与家政、医疗、终端配送等一体化服务。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拓宽经营范围,提供家政、养老服务业务。支持中小家政服务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及其他辅助服务产品,建设网络平台,线上重组家政服务、居民养老等服务资源,打造复合型、精细化的“智能管家”。到2020年,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业企业数达到5家;到2025年,达到10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三、重大工程

1.技术引领工程。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并重,支持企业开展信息传输、应用软件、智能设备等前沿技术和产品研发攻关。加快推广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最新技术手段,对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在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影视制作、远程教育、医养结合、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分工负责)

2.跨界融合工程。加快推进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服务企业制造化。推进服务业各领域相互融合,打造综合新兴服务产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工负责)

3.区域协同工程。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接北京区域性批发市场、物流基地等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支持北京新发地等龙头企业向我市布局建设特色物流基地。与京津共同开发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一体化文旅产业发展体系。在环京津一线地区布局休闲度假、文化健身、商贸流通等服务设施,满足京津冀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积极引进京津金融、商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高端人才,助推我市产业结构提升。(市委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工负责)

4.集聚发展工程。围绕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加工制造基地、优势资源密集区和城市特色功能区,集聚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物流配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成果孵化转化、人才教育培训等服务业,打造一批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一批服务业特色小镇、特色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工负责)

5.平台共享工程。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资产运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化重组存量服务资源,整合利用分散服务机构和网点,推进信息收集发布、服务流程再造、资产运营管理等一体化发展。完善煤炭、钢铁等大宗原材料交易平台功能,搭建国际物流服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打造一批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分工负责)

6.品牌培育工程。围绕提高服务业知名度,做响一批区域名牌,大力提升旅游胜地知名度。做强一批企业品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诚信建设,加快服务模式精细化管理。做优一批产品品牌,开展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和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行动,遴选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完善相关服务标准。支持保护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一批影响力大、生命力强的知名服务品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分工负责)

7.龙头带动工程。深入实施提升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六个一批”专项行动,优化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内部结构,培育壮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创新型服务业企业。推荐企业参加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省服务业企业100强和创新引领50强评选活动,争取我市更多企业列入国家500强、省百强和50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8.试点示范工程。着眼破解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率先突破、以点带面的要求,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综合性和专项服务业改革试点,积极争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1.积极扩大服务消费。全面落实现有提高收入和扩大消费等保障性政策,继续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畅通拓宽消费渠道和方式,着力优化服务消费软环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与职工结合工作安排和个人需要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错峰休假。推广新兴服务消费方式,加强与大型电商企业合作,大力推广“消费即投资”增值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广个性化、差异化定制服务,大力培育定制消费、时尚消费等商业新模式。建立健全服务消费信用体系,建立失信“黑名单”,配套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市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2.加强财税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和基金支持,用好国家、省各类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服务业企业运营成本,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税收优惠、失业保险金返还、培训补助、用水用电价格等政策,降低服务业企业运营成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3.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挂牌上市等资本运作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利用大数据精准确定客户信用资质,创新信贷手段,开发符合服务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平台提供金融扶持和相应金融产品。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业务。(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唐山中心支行分工负责)

4.实行土地用房优惠。落实土地优惠政策,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由粗放式用地向集约节约用地转变;保障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仓储物流设施、重点旅游景区、5G网络基站等建设用地。鼓励服务业企业利用城市主城区废弃厂房、事业单位改制后腾退出的办公用房、乡村撤校并点等腾退出的闲置校舍、社区闲置服务设施等,开办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放市政空间和公共活动场所,兴办各类便民服务机构,利用实体书店建设复合型文化场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5.深入推进服务业改革。坚持落实国家政策和自主探索创新相结合,继续清理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落实国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有关政策,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在扩大试点基础上全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简化社会办医审批流程,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

推动服务业发展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转变,强化对服务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结构升级的支持。深入推进京津冀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着力破解京津冀要素流动、资质互认、市场开放等方面的障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6.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着眼深耕拓展国外服务需求,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支持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大力度开展国际营销。认真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重点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服务业领域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领军企业,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和各类运营管理机构。加大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制度创新力度,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组织办好2020年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曹妃甸区人民政府分工负责)

7.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物流枢纽、文化旅游、商业地产等服务业支撑项目建设,将服务业项目尽可能多地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库及领导包联帮扶项目清单,支持轻资产服务业平台类项目建设,保障项目组织对接,完善项目建设跟踪督办机制,确保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峻工投入运营一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分工负责)

8.鼓励创办服务业企业。提升劳动密集型领域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大力培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领域的创业潜力,加大服务业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模。对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下岗失业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初次创办小微型服务业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场地租金、一次性创业、初次创业社会保险、水电费等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财政局分工负责)

9.改善城乡发展环境。统筹规划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便民服务设施。美化城市夜景,对道路、桥梁、建筑及街区进行装饰性亮化,打造各具特色的“灯光秀”。围绕发展“夜经济”,在特色消费街区、地标性建筑、服务业聚集区周边,合理划定停车场和停车位,科学调度并有效增加车辆服务供给。适当延长博物馆、美术馆、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增加更多的公共WiFi热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重点商圈,高密度布局建设5G通信基站,并保障电力供应,降低电信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举办各种形式的戏剧、论坛、电影之夜等文化休闲活动,对商业演出给予适当补贴。(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10.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建立和完善横向和纵向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家、省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深入开展基层调研,搞好服务业重大课题研究,加强对服务业规划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督导检查,进一步强化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附:唐山市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


发展运输仓储、物流增值、商贸会展、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和配套综合服务

唐山海港物流产业集聚区是集物流查询、物流配货的行业门户网站,汇集物流资讯、物流公司、物流专线、快递、设备、展会、物流知识等多方面行业资源!

冀ICP备2021006963号-1
地址: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技术支持:常伴软件科技有限公司